专业与培养 网站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专业与培养 > 正文

中国语言文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年修订)

时间:2025-03-26 17:13:47 来源: 作者: 阅读:

一、学科简介

bv1946伟德官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起步于1975年,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先后被确立为校级重点学科。

2003年,中国古代文学获批为本学科首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同时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中国语言文学获批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新增“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新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3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学校博士点培育学科建设名单;2016年,与闽南师范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吴圣刚、张振龙、金荣权3位老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17年,本学科入选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2020年,以本学科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炎黄学学科群”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B类)。

本学科目前拥有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本科专业。2010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该专业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该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5年来,本学科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省级研究生精品在线课程共14门,获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共13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出版省级规划教材2部。

目前,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设有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5个二级学科方向。在学术研究中,本学位点瞄准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在中原作家群研究、淮河流域文化研究、美学及叙事学研究、汉语史与文字学研究、炎黄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研究特色,产出了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丛书或高层次论文,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二、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提高质量为主线,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基本要求是: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所属各学科方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

3.充分吸收本学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正确把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并加深对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学的认识。

 

  1. 培养方向

    1.文艺学

    深入探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重要的发生发展规律。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文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看法,并能根据自己的文学理论观念,对不同的文学理论观点进行分析、评判、吸收和运用。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在继承中国传统语言训诂学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通过从微观到宏观、从共时到历时的不同角度的研究,总结汉语及其他语言的共时规则及其发展演变规律,探究它们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3.汉语言文字学

    研究汉语和汉字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的独立学科,目的是通过对汉语和汉字从微观到宏观、从共时到历时、从描写到解释的不同角度的研究,既充分吸收现代语言学的新理论,又充分结合汉语的实际情况,以总结其中的发展演变规律。

    4.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丰富的内涵,民族的苦难与辉煌熔铸其里,文化的精华与缺憾渗透其中。本方向立足于作家作品、文学思潮和流派等的分析,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各时期发展规律及其创作成就。

    5.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的发生和发展与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休戚相关。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可以追寻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艰难历程,帮助人们反思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在特殊的审美感受中得到启迪和鼓舞。

     

  2. 学制和学分

    根据学校有关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学制一般为3年,学制内未完成学业的,根据学校有关 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可延长在校学习年限不超过2年。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学位人员一般25年。

    硕士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包括必修环节)不低于36学分,其中学位课不 少于 21 学分。

     

    五、培养方式和培养环节

    1.培养方式

    导师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堂讲授、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3. 培养环节

    培养环节主要包括:个人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学术交流、社会实践与创新实践等。

    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依据培养方案要求,导师和学生协商拟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报学院和研究生工作部() 备案。

    课程学习以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经课程学习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学分。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记分采用百分制,60 分为及格;考查记分采用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所有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一年半内完成。

     

    六、课程设置

    程设置

     

类别

课程代

课程名

考试

A

0101A99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36

2

考试

6学分

0101A99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

18

1

考试

0101A9905

综合英语

1

54

3

考试

 

B

0501B0401

中国语言文学前沿热点专题

1

54

3

考试

8学分

0501B0402

中国语言文学经典文献导读

1

54

3

考试

0501B0403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2

18

1

考查

 

0501B0404

专业英语

3

18

1

考查

 

 

C

专业

0501C0401

美学经典作品选读

1

54

3

考试

15学分,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必修15学分

0501C0402

西方文论专题研究

2

54

3

考试

0501C0403

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2

54

3

考查

0501C0404

当代文学批评研究

2

54

3

考查

0501C0405

现当代文学史料研究

2

54

3

考查

0501C0406

古代文论专题研究

1

54

3

考试

15学分,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必修

0501C0407

古代文学文献学

2

54

3

考试

0501C0408

炎黄学概论

2

54

3

考查

0501C0409

古代诗歌专题研究

2

54

3

考查

0501C0410

古代散文专题研究

2

54

3

考查

0501C0411

理论语言学

1

54

3

考试

15学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必修

0501C0412

中国语言学史

2

54

3

考试

0501C0413

汉语语法与语法理论

2

54

3

考查

0501C0414

汉语词汇研究

2

54

3

考查

0501C0415

语用学

2

54

3

考查

D

选修

0501D0401

叙述学研究

3

36

2

考查

至少选二门4学分

0501D0402

古代戏曲专题研究

3

36

2

考查

0501D0403

汉语音韵学

3

36

2

考查

F

课程

0501F0401

中国现代文学史

1



考查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至少补修二门

0501F0402

中国古代文学史

1



考查

0501F0403

古代汉语

1



考查

0501F0404

现代汉语

1



考查

0501F0405

文学概论

1



考查

 

必修


学术交流

3


1

考查

3学分


社会实践与创新实践

3


1


就业指导

5


1

考查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全面评价研究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思想表现、组织纪律、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认真审议学位论文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完成《信阳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表》。

中期考核后课题发生重大变动的,应重新开题。中期考核应在在第四学期末或第五学期初完成。

连续两次中期考核未通过的作退学处理。

 

八、毕业要求

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并完成其他培养环节,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可颁发毕业证书。毕业要求 (包括思想品德、毕业学分、开题和中期考核情况、毕业论文要求和答辩情况等) 由学科所在培养单位制定。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CN期刊及以上级别刊物公开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研究生未完成补修计划不得申请毕业。

 

九、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是指导硕士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研究生应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细致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收集相关资料、严格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以获得详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概括,从而写出有一定新见解、新内容的论文。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格式须符合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的规定。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半。

2.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应就国内外研究综述、选题意义、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和创新性等作出论证,完成《信阳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开题后课题发生重大变动的,应重新开题。开题应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完成。连续两次开题未通过的作退学处理。

3.预答辩

实行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具体按照《信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实施细则(试行) 》执行

4.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和盲审

研究生通过预答辩后,开展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和盲审,具体按照《信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和盲审管理办法(试行) 》执行。

5.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按照《信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授予细则》执行。

 

    十、其他规定

    本培养方案从2022级开始执行。

/选读书目及刊物

文献

类别

1

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精选

马庆株

著作

必读

2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陆俭明

著作

必读

3

现代汉语描写语法

张斌

著作

必读

4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邵敬敏

著作

必读

5

汉语语法学

邢福义

著作

必读

6

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

著作

必读

7

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胡经之

著作

必读

8

文化研究读本

罗钢、刘象愚

著作

必读

9

文学理论

韦勒克、沃伦

著作

必读

10

文学理论

乔纳森·卡勒

著作

必读

11

诗学

亚里士多德

著作

必读

12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特里·伊格尔顿

著作

必读

13

问题与方法

洪子诚

著作

必读

14

当代文学的历史化

程光炜

著作

必读

15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细读十五讲

陈思和

著作

必读

16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王晓明

著作

必读

17

在北大课堂读诗

洪子诚

著作

必读

18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著作

必读

19

唐诗选注评鉴

刘学锴

著作

必读

20

宋诗选注

钱钟书

著作

必读

21

唐宋名家词选

龙榆生

著作

必读

22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王运熙

著作

必读

23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著作

必读

24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著作

必读

25

中国小说源流论

石昌渝

著作

必读

26

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

王国维

著作

必读

27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著作

必读

28

唐诗百话

施蛰存

著作

必读

29

文学评论


期刊

必读

30

文学遗产


期刊

必读

31

民族文学研究


期刊

必读

32

文史


期刊

必读

33

文献


期刊

必读

34

文艺理论研究


期刊

必读

35

红楼梦学刊


期刊

必读

36

当代作家评论


期刊

必读

3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期刊

必读

38

新文学史料


期刊

必读

39

文艺争鸣


期刊

必读

40

南方文坛


期刊

必读

41

当代文坛


期刊

必读

42

小说评论


期刊

必读

43

鲁迅研究月刊


期刊

必读

44

文艺研究


期刊

必读

45

当代电影


期刊

必读

46

电视研究


期刊

必读

47

中国语文


期刊

必读

48

古汉语研究


期刊

必读

49

方言


期刊

必读

50

人民文学


期刊

必读

51

上海文学


期刊

必读

52

收获


期刊

必读

53

当代


期刊

必读

54

花城


期刊

必读

55

十月


期刊

必读

56

中篇小说选刊


期刊

必读

57

小说选刊


期刊

必读

58

诗刊


期刊

必读